
发布日期:2025-08-21 18:43 点击次数:128
乌军一天内空袭俄边境多地 精准打击关键设施。近日,一系列无人机袭击打破了俄罗斯腹地的宁静,多处关键设施陷入火海。这起事件紧随俄罗斯军队在7月31日对乌克兰多座城市的导弹攻击之后,乌克兰于8月2日凌晨发动了报复行动。
这次袭击目标明确,瞄准了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核心。从炼油厂到电子制造基地,再到战略空军基地,无一不是高价值目标。萨马拉州州长维亚切斯拉夫·费多里谢夫证实,新古比雪夫斯克市的一家工业厂房遭到“敌方无人机”袭击。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显示,该市附近的炼油厂被大火吞噬,无人机轰鸣声与爆炸声交织,局势紧张。当地政府暂停了萨马拉机场的所有航班,并限制了当地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以防止信息传播引发恐慌。
梁赞州的佳吉列沃空军基地也传出爆炸声,这里是俄罗斯战略航空兵部队的重要驻地。当地目击者发布的视频显示,有设施燃起冲天大火,可能是炼油厂或燃料储存设施被击中。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靠近普里莫尔斯科·阿赫塔尔斯克的空军基地同样未能幸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卫星图像证实,袭击后基地附近出现了明显的大火。
乌克兰此次行动重点打击的是支撑俄罗斯战争机器运转的工业和能源设施。奔萨州一处关键国防工业设施遇袭,该设施负责生产导弹制导系统和军用通信设备的核心部件。附近的“无线电仪器”工厂是俄罗斯唯一一家为防空部队制造移动指挥所的企业。切断这些军工企业的生产,直接削弱了俄军的作战能力。
对炼油厂和燃料储存设施的攻击,旨在削弱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收入,这是维持其庞大战争开销的关键来源。这种“以牙还牙”的逻辑背后,体现了经济战思维。一旦炼油设施受损,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必然受到影响,财政收入减少,最终传导至前线,使其发动攻击的成本增加。
多地同时遇袭,让外界对俄罗斯号称的“全境防空网”产生质疑。这些无人机能够深入俄罗斯腹地数百公里,并成功命中戒备森严的目标,暴露了其防空体系可能存在的漏洞。官方迅速发布声明,强调应急处理部门已抵达现场展开救援和善后工作,并反复重申暂无人员伤亡。然而,这种快速但模糊的回应与社交媒体上火光冲天的视频形成鲜明对比,民众的疑虑和恐慌反而加剧。
这场深夜空袭不仅带来了几座炼油厂的冲天火光,更对整个战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它标志着战争形态的演变,后方与前线的界限变得模糊。过去只有昂贵的导弹和重型轰炸机才能实现对敌国纵深的打击,如今成本相对低廉的无人机却能成群结队突破防线,实施精准打击。这使得战争的成本和门槛发生变化,冲突范围不再局限于正面战场。
乌克兰的反击在军事、经济和心理三个层面上向俄罗斯施加了巨大压力,消耗了俄罗斯的战争资源,动摇了其后方民众的安全感,迫使俄罗斯重新评估自身的防空能力和战略纵深。可以预见,类似的远程奔袭和后方骚扰在未来将成为常态。战争不再是简单的钢铁碰撞,而是情报、技术、经济和舆论的全方位对抗。对于身处其中的普通人而言,每一次爆炸都意味着生活的再次撕裂。这场冲突如何收场,恐怕谁也无法轻易给出答案。